创造一种风险意识文化®

Creating a Culture of Risk Awareness®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蜕变:从经验判断到智能风控

2024-08-26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蜕变:从经验判断到智能风控

 

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在过去三十多年中经历了深刻的演变。这一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成熟与现代化,也展现了全球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理念在中国的逐步应用与深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主观经验判断,到近年来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风控,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已经实现了从定性向定量、从静态向动态、从主观向客观的全方位转变。

 

初期阶段:主观经验与静态管理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刚刚起步,传统信用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信贷管理者的个人经验。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数据支持,信贷审批过程更多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和对借款人过往表现的粗略评估。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在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变的经济条件时,显得非常有限。

 

当时的信用风险管理更多表现为静态管理。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银行在贷后管理中无法及时更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的还款能力。这种静态管理模式容易导致风险积累,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发展阶段:定量化工具的引入与国际标准接轨

 

进入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开始引入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这一时期,标志性的变化是定量化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Creditmetrics、Creditrisk+、KMV等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被引入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这些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开始由定性评估向定量管理转变,信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大大提高。通过定量化模型,银行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潜在损失,设定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制定差异化的信贷策略。这不仅提高了信贷决策的效率,也增强了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

 

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及巴塞尔协议在国内的逐步实施,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开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巴塞尔协议的引入推动了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化。银行逐步建立起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一并纳入考虑范围。

 

深化阶段: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行业周期的波动加剧了信用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静态管理模式逐渐无法满足这一阶段的风险管理需求,商业银行开始迈向动态化和精细化管理。

 

动态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实时监控与评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借款人的动态数据,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活动、市场环境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实时分析,银行可以更及时地识别信用风险的苗头,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防止风险扩散。

 

与此同时,内部评级方法(IRB)的采用标志着信用风险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评分进行差异化管理,不仅在信贷额度上有所区分,还在利率定价、风险缓释措施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这种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此外,不良资产管理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为应对这一挑战,银行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不良资产,并加大拨备力度,以提升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不良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帮助银行减少了损失,也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智能化与数字化:科技驱动的全面风险管理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信用风险管理从过去的人工分析逐步转向智能风控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这一阶段的信用风险管理不仅更加高效、精准,也更加全面。

 

智能风控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银行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实时数据的动态分析,预测借款人未来的违约概率,并在风险积聚时采取应对措施。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在金融科技推动下,信用风险管理日趋智能化的同时,2023年,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资本办法(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规则。这次修订结合了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成果,重点优化了信用风险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的相关规定。新的规定不仅明确了违约风险暴露的定义和资产管理产品的计量标准,还细化了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与次级债权等多个方面的风险权重。这些调整有助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同时,对于房地产开发和居住用房地产风险暴露的审慎要求,新的规定更贴近实际操作,预计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风险评估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表外项目、投资级公司等领域的风险权重计算也进行了适度调整,整体上更加符合当前银行业务的实际情况。

 

此外,随着国家政策对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也开始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考量。银行不仅关注借款人的财务健康状况,还关注其业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支持绿色项目和可持续发展,银行不仅能够有效防范信用风险,还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进一步的想法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不断升级,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也在持续提升。这不仅要求从业人员熟悉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还需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全球金融风险管理标准。金融风险与监管证书(FRR)作为全球公认的风险管理权威认证,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产负债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目前,FRR持证人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对于金融、经济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获得FRR等专业认证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回顾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主观、静态、定性管理,到近几年的客观、动态、定量管理,体现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促使中国银行业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全面化的方向迈进,助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简称GARP)是世界权威性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组织,会员由全球顶级的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在巴塞尔协议制定过程中,GARP作为国际清算银行风险管理的总咨询机构,与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制定风险标准,是全球风险管理领域的权威机构和标准制定者。

 

GARP的会员由来自于全球超过195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多名风险管理从业者和研究者组成,他们分别就职于银行金融机构、投资管理公司、政府机构、科研院校和其他各类机构。

 

GARP的各级证书项目为各类机构在各层面创造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文化作出卓越贡献。GARP推出的金融风险与监管证书(FRR)得到了各大银行、跨国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成为衡量风险管理人员专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FRR是国际通用的黄金证书。


为保护广大考生的利益,请计划报考金融风险与监管证书(FRR)的考生或银行机构联系FRR证书项目官方授权推广机构咨询报名(在非官方授权机构报名,将无法获得专业培训和人社部注册的证书),授权机构名录详见FRR全国运营中心官网:www.frr.net.cn 和本公众号“授权合作-授权机构名录”或致电4006186078 查询。 

欢迎计划申请FRR授权的有识之士致电垂询,

合作共赢!

 

GARP官方授权

FRR证书项目全国运营中心
授权合作电话:400-618-6078
投诉监督电话:010-88192262
EMAIL:frr@frr.net.cn
办公地址:中铁创业大厦A座1010室
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路28号院
图片
 
来源: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本文已备注内容来源,所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文图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